古今交錯的美感:第四信用合作社
繼「宮原眼科」後,以製作糕餅出名的日出集團,再次打造台中老建築新亮點——第四信用合作社。
這是一棟落成於民國55年的建築,新改造的第四信用合作社沿用原有名稱,整體建築刻意保留舊有的鋼筋水泥外貌,露出建築結構與橫樑,創造出古今交錯的美感。
內部裝潢上則是採復古風格,如壁上掛著過去合作社員工的照片、騎樓的磨石子地板、二樓吧檯櫃檯底下的瓦片、金庫造型的大門等,營造出當時合作社的氛圍。
第四信用合作社的騎樓販售豐仁冰與各式水果挫冰,利用手搖式的古早味剉冰機,設計成水果冰磚,
再以果凍、海藻糖點綴,不僅可口又賞心悅目。一樓內部販售多種口味冰淇淋,冰淇淋以經典老歌命名,別具特色。
用餐區的空間設計上,合作社將金黃色的燈飾懸吊於未經修飾的天花板下,
製造出一種昏暗卻又巧妙的違和感。二樓則是販賣各式冷飲、滷味、點心等等。
美妙的天籟之音:沐心泉休閒農場
來到沐心泉可以享受與大自然為伍的樂趣,沿著園區設計的木階,漫步在環花步道旁,能欣賞百花爭豔的美景,
一年四季花開不斷,1到3月是櫻花季、4到5月是油桐花季、3到10月是薰衣草季、11到12月是楓樹季,
還有玉桂樹、野薑花、角莖野牡丹、槭樹等,讓人流連忘返。想一飽眼福的遊客不必舟車勞頓跑去花東賞金針花,在這也能見到金針花海。
一般金針花的花期僅短短2個月,沐心泉老闆黃大哥運用園藝所學,硬是將花期延長至4個月,
讓5月到8月想賞花的遊客都能滿足需求,金針花季前來,還能嚐到金針花入菜的滋味呢!
若是5月來到沐心泉,切記不要急著走,不僅白天能見到一片黃澄澄的金針花海外,入夜後更能見到火金姑漫天飛舞的美景。
想一賭夜晚螢光點點的美景,還能選擇在沐心泉住宿。住宿方面適合小團體或家庭出遊,沐心泉提供四人住宿的雅房,
讓遊客可輕鬆體驗被花海及自然圍繞的輕鬆愜意。因沐心泉地勢偏高,這裡更是欣賞日出及雲海的好地方。
這裡的美食更是令人難以忘懷,食材講究天然健康,份量更是十足,且價格實惠,火鍋套餐、義大利麵及排餐皆十分美味,
讓遊客在大自然的好風光裡也能滿足味蕾。來到台中後花園新社,可別忘了到沐心泉來走走喔!
農場位於層層山巒之上,清晨觀日出,看那第一道曙光的活力;黃昏看夕陽,看那滿天彩霞的柔媚,
佇足在峰頂,時見山間雲海起伏,除了視覺的享受外,聽覺的激盪又是一番幸福,聽那溫婉的鳥鳴,
尤其是那竹雞的叫聲更是可愛,還有大甲溪的潺潺流水聲,聽那大自然美妙的天籟之音,能洗滌心靈,讓人無限舒暢。
為了不破壞山林的原有景緻,這裡不論是涼亭、步道甚或屋頂皆以原始樸素的基調去造做,以融入這片大自然的好環境。
享受美好的心靈饗宴:青桐林生態園區
位處臺中霧峰區桐林里北坑溪一帶的青桐林生態園區,總面積約180公頃,海拔高度在300-500公尺之間,
最高點為海拔483公尺的「霧峰奧山」,又稱作為「霧峰契山」。內有北坑溪及南坑溪兩條河流經過,
曾出租給居民種植果樹造林,但後來承租者逐漸轉移他處耕作,使得長時間沒有人為開發破壞,
因此造就園區保存完整的森林植被與林相,蘊涵豐富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生態資源,
以及鄰近九九峰自然保留區,屬於卵石所構成的頭嵙山地質,具備特殊的岩壁地理景觀。
為了讓大家更貼近這片幅員遼闊的原始自然森林,以低開發為原則,避開環境脆弱危險地段,
規劃五條網狀環山步道系統,分別為桐林花廊步道、奧山步道、北坑溪步道、北坑溪步道支線、樟樹林步道,總長度高達4500多公尺,
並興建六座木造涼亭及觀景台,讓民眾可以依體能耐力狀態選擇登山步道在森林中散步健行,
沿途欣賞林相、動植物並作休憩,吸收森林的芬多精,悠遊在自然風光之間,享受美好的心靈饗宴。
宮原氏別墅:臺中市長公館
台中市長公館為兩層樓之和洋風巴洛克式建築,融合和式與西洋風格,兼具古典與現代主義風格的建築物,
格局方正典雅,受到當時西方風行的藝術裝飾風格影響,現代主義建築風格強烈,崇尚簡明的幾何裝飾與水平、垂直的造型,
強調室內光線自然充足,機能清楚的舒適住宅。二樓陽台古典柱列、裝飾型欄杆、連續性裝飾外牆,
以及後側窗檯的日式作法,搭配現代風格之外觀,使得整體呈現折衷的建築風格。
落成於1929年(昭和4年)的宮原氏別墅,是宮原眼科醫師-宮原武熊興建的住宅別墅,1945年,日本人遭遣返,
由臺中市政府接收做為市長官邸使用。2016年,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呼應臺中市托老政策及活化歷史建築,
以銀髮、文創的「銀創參與」為規劃概念,打造「不老夢想125號」。
藉由一個個不老夢想、一位位真人圖書長者、一份份兼具老智慧與新創意的食飲,
傳遞心不老、夢不老、行動不老的三不老精神。
共同的飲食記憶:南屯麻芛文化館
犁頭店居民早期是以務農為主,種植黃麻為取其長纖維製作麻繩用。
最早臺灣黃麻源自康熙年間由中國大陸移植至嘉義縣溪口鄉一帶,
日據時期更因需大量麻袋包裝米、糖以利運送出口,在中部地區更鼓勵種植。
黃麻並不是犁頭店獨有的作物,但黃麻的嫩葉─麻芛卻是犁頭店的特色食材。
取完黃麻長纖維,嫩葉被丟棄很可惜,惜福的農民想要做為食物,但苦味很重,後來發現如果去除葉脈,
葉片經搓柔去苦水後,煮成湯並加入地瓜或小魚乾,就成為夏天一道清涼降火氣的佳餚,
拌入白飯更有飽足感,成為最受農民歡迎的田間點心之一。
但因為處理過程繁複,後來霧峰農業試驗所改良出甜麻品種,不必經過搓揉的步驟,煮食更便利。
在豐原以南,雲林以北地區,麻芛湯是許多人共同的飲食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