體驗藝術美學:勝興陶坊
位於勝興車站旁的一棟老建築,原本設為「十六份文化館」,保存跟舊山線有關的文物,後來為了讓空間更有效運用,
在舊山線文化協會的主導下,本建築改由陶藝家吳昌錢進駐成立「勝興陶坊」,門前的空間也規劃出十餘個攤位的小市集,提供遊客消費新選擇。
勝興陶坊內除了展示陶藝家吳昌錢的柴燒陶壺、陶杯、龍魚及龍龜等作品外,也提供陶藝DIY 服務,
由吳昌錢現場親自教學,引導大小朋友體驗製作杯子、碗盤、小花器及陶板雕刻等,
製作完成後還會幫您進行燒製上釉程序,成為自己獨創的作品。
想要遠離城市塵囂:大窩生態園區
大窩生態園區位在大湖鄉大窩村,是一處擁有山林美景與良好自然條件的園區,園區面積大約為三百多公頃,多為原始林相。
社區中有三十五戶人家,約有兩百多位客家居民,大多以務農為主要活動,不僅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的蔬果,
還有豐富的人文、景觀與生態資源,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圳道與王忠爺石碑,以及螢火蟲與馬口魚等動物生態,
還有古樟奇藤與小洞天瀑布,相當適合想要遠離城市塵囂,享受大自然幽靜氣息的民眾。
體驗採茶與製茶DIY:銅鑼茶廠
棣屬台灣農林公司的銅鑼茶廠,以自然農法、有機栽種的方式,推廣環保永續經營的生態教育。
茶廠外觀簡潔時尚,俐落明亮的空間設計,為在地百年茶產業注入年輕新活力,茶廠內為了讓民眾更了解苗栗茶文化的特色,
展示著產製茶葉的老器具,增添濃濃的復古情懷,館內陳列百來茶罐成為氣派的牆面,
將台灣茶設計成變成時尚的精品,此處可坐下來品嚐道地採茶人便當及各式回甘冷泡茶。
走出茶廠來到遠離塵囂在地茶園風光,不僅可以體驗採茶與製茶DIY 樂趣哦!
還可以化身一日茶人,戴著農夫斗笠,披上客家花布頭巾,腰繫竹編茶簍,親手摘取傳說中的一心二葉,幸運的話還可能見得到小綠葉蟬!
採完茶菁後,依循製茶步驟體驗萎凋、炒菁、揉捻、解塊、乾燥、挑枝及包裝,手作出屬於自己的茶葉,可攜帶回家自用或分享。
創造老窯場價值:銅鑼窯
1967年創立 三代傳承老窯場 張信享 — 張世浩 — 張維翰,50年以上歷史的窯場,更是台灣碩果僅存製作大甕、大缸的手擠坯傳統窯場。
銅鑼窯位於銅鑼鄉竹森村往通霄的路上,老舊的屋瓦,見證苗栗窯業的興衰,已故創辦人張信享先生十七歲即拜福州師李依伍為師,
學習手擠坯成型技巧,民國五十六年獨資創設「銅鑼窯業工廠」,生產花盆、醃甕、醬油缸、…等。
銅鑼窯目前由第二代窯主張世浩、彭秀梅夫婦經營傳至第三代,第三代窯主張維翰、林櫻芮夫婦近年來也開始慢慢踏上傳承的步道。
銅鑼窯專精傳統福州式製陶技術,手擠坯功夫堪稱一流,尤擅長超大甕缸製作,其技術及步驟相當講究,故銅鑼窯大酒甕遠近馳名。
此外,手擠坯技藝也為苗栗銅鑼客家鄉製作無數個陶甕、醬缸。
目前由第三代窯主張維翰習成傳承該項傳統技藝,期許傳統陶產業注入年輕世代,延續客庄陶文化產業命脈。
銅鑼窯的作品多元化,從小型酒甕20斤到大型儲酒酒甕800斤的酒甕、醃製酸菜以及醬油的各式大小水缸、儲藏茶葉的茶倉、
柴燒茶碗、茶杯、茶具組、大型景觀陶及陶藝創作等;同時也積極創新,研究釉藥變化,兼顧生活實用性,
經營力求多元化,未來增設展售、展覽區、故事館,創造老窯場價值。
此欣賞落日餘暉:愛心公路
愛心公路位於通霄鎮新埔里,前往「嶺頂福德祠」的路上,想要看到「愛心公路」就要在接近山嶺頂端時留意一下,
大約距離嶺頂福德祠前500公尺左右,順著一條僅可步行的上坡小叉路,走上約20公尺後回頭往下看,
就可以看到呈現心形彎曲的道路畫面,而眼前一望無際的視野也非常迷人。拍完愛心公路照片後,
繼續沿著這小路往上走一小段,還有一片美麗山巒景致值得駐足欣賞。
繼續往福德祠方向前行,有一個大約可以停放十幾輛車的小停車場,建議將車輛停在這邊,順著兩邊的木階步道稍微走一段,就可以登上觀景台休息賞景。
觀景台上擁有360度的無敵視野,可以居高臨下俯瞰西海岸壯麗美景,整個人心胸也跟著開闊起來,黃昏時刻更可在此欣賞落日餘暉!